找到相关内容3414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》诸法“因缘生”、“假名有”的世谛。但空无,不同于“当体性空”、“无所得”的胜义实相。所以,此宗于世谛所说的理论无大过失,但对“胜义谛”的说法,则差之极远。   心无宗:僧肇大师于《不真空论》里,以两...佛陀依世谛  说有为,表不有;依真谛说无为,表不无。中道实相非有非无,言亡虑绝,但为教化众生,随缘说二,为表不二。因此,佛陀说法并不执有,也不执无,完全是方便宣说。因此,说有说无都无过失,依言教二谛悟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法大乘僧团的完整建立与住持为最终目标的。(然亦须依于前四项宗旨为基础,方能如实而无有过失及障碍的,完成此项宗旨)  由于政治的影响、人才的凋零与传承的失落等因素,造成了明、清以来,中国传统的僧教育机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

    比丘。三、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,比丘得说尼过。四、式叉摩那已学于戒,应从众中得摩那?。六、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。七、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。八、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。如此八法,应尊重恭敬赞叹,尽形寿不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567641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◎生命的主宰,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,而内心深处的智慧,是由‘放下’开始作起。 完成自我 ◎若要完成佛性的觉悟,就要把一切众生都当成菩萨。永远不要看众生的过失,那么心的频率就与诸佛菩萨相同,自然就是佛了。 ◎学道进德,应该以‘缘’为师,才能从体会与领悟之中进步。而所谓的‘缘’,就是在平常生活当中,观摩学习中,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而观摩学习,是提升进步的原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1)

    的境界;不执着任何地方、心念平等,既无执着也无所依的种种功德行,根本不是我能够了知、宣说的。更何况是示现菩萨所有的清净戒门,示现他无过失的作业,或分辨他永远断离染着的身、语、意行?” 于是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767914.html
  • 破解命运之迷(1)

    生物之因,得多病之果。 ✵世有男子女人,常起仇恨嗔怒之心,生诸过失。待命终时,受地狱苦。地狱报尽,出生为人,相貌丑陋。由忿怒憎恨之因,得丑陋之果。 &...

    邵伟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167938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1)

    观论》[31]云‘任何业亦非修,刹那间即毁灭,非依止梵净行,此乃必成过失,本性与一切言论,无疑变成矛盾,积福与造孽,类别不可相合,若彼为报应,反复变为果报。’遂知悉禁止非善恶法相产生。智者以其之智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067945.html
  • 萨迦班智达生平、事业简介(2)

    蜉蝣,行走地道之方法是,若证得菩提,则按共乘之见从追求成熟灌顶开始至消除过失之态结束,即称为资粮道。正如《喜金刚续第二品》所云:“此如遍智。”生空乐双运之法相智续,则形成无妄念之风气,遮止妄念之微小...乐。如同父母慈心护儿女, 纵有何行亦不忍舍弃,愚痴昏昧我等诸有情, 无论善恶皆得悲眷顾。愿无尽世随侍上师尊, 并以财物恭敬为供养,观师如佛刹那亦不变, 师有过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167946.html
  • 僧团之父 大迦叶尊者

    同时,在家里的巴达,也有着相似的体验,她更深层的认知观察到以前经常看到的一些事物。当家仆在铺晒芝麻子时,乌鸦和其它鸟类飞来啄食被芝麻子吸引来的昆虫;巴达问家仆,谁必须担负杀死这么多生物的道德过失;家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67948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”思想,可是这只是“为止他宗所说,及显(自宗)正理”的心态来辩论而已。故为了客观地处理这个问题,必得要从大众分别说系统之传承先作一番了解不可,要不然,可能会步上重蹈顾此失彼之过失。  (二)顿现观四谛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